龍潭人生活相關主題

  • 龍潭

2015年6月25日 星期四

對投資下不同定義,造就結果的巨大差異

這是一般人對投資的定義:

現在付出現金,並在未來能夠收穫更多的現金

而在2011的文章中,巴菲特終於以他超過50年以上的投資經驗,對於投資下了清楚定義

“At Berkshire we take a more demanding approach, defining investing as the transfer to others of purchasing power now with the reasoned expectation of receiving more purchasing power – after taxes have been paid on nominal gains – in the future."

巴菲特體認到,收穫進來現金,意義不大,投資黃金,你取得了一塊硬物,它卻不會產生任何其他東西。投資真正的價值在於: 現在付出的購買力,必須能夠在未來收穫更多的購買力。而唯一能產生這項條件的,就是投入資本於股權、參與事業的成長。

過去政府和民眾對於消費較為克制也較謹慎,因此通貨膨脹對於人們並非是一道極為明顯、直接的問題和挑戰,因此巴菲特對投資的定義相對來說(與現今比較起來)較為保守,只要不輕易隨便投資就可維持自身的「財產安全」。然而現在的光景已今非昔比,科技、醫療的進步促使現代人的平均壽命增加,遭受通貨膨脹侵蝕財富的時間也就拉長,更有甚者「騙子」、「騙局」充斥在我們的四周,不僅僅需要審慎投資,更要和通貨膨脹長期抗戰,與過去比較現在投資這門學問就相對的困難起來,這也是巴菲特對投資的定義如此嚴謹,而且積極的最大原因。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