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潭人生活相關主題

  • 龍潭

2014年3月19日 星期三

人生50=失業人到中年,職場生涯就奏起輓歌?

青年失業,大多只關乎個人溫飽;中年失業,卻往往拖累全家。 台灣每五個失業人口中,就有一位中高齡失業者,而且比例還在上升中。 這群近十萬人的失意勞工,散布在我們四周。 他們可能大白天去爬山,只為了迴避親人不諒解的眼光; 也可能坐在公園發呆,想像什麼死法比較乾脆; 「高級」一點的,或許待在星巴克咖啡裡,假裝自己還是個忙人…… 

勞退新制,不少中高齡勞工未蒙其利,先受其害。 愈演愈烈的中年失業,可能將掀起新一波貧窮風暴。 東區的熱鬧街頭上,四十五歲的李先生站在路邊發送傳單,圓圓的臉上沒有什麼表情,只有額前垂落的幾絲白髮和黯然的眼神,透露出他的辛酸。 在貿易公司工作長達二十三年,被逼退時,只拿到新台幣50萬元。失業兩年,偶爾打打零工。一家四口沒有收入,泡麵、冷凍水餃成了主食;有時幸運買到黃昏市場賣剩的便當,兩個孩子才能加菜。 欠稅、欠健保費,連小孩學費都欠,念國中的兒子,課本用回收紙一張張影印湊和著用。夫妻兩人找不到工作,十三歲的大兒子自告奮勇要到超商打工,但商家不敢收童工。對未來,他嘴角帶著一絲嘲諷,笑著說,「孩子,你要什麼,爸爸A給你。」

人生大恐慌:中年失業 人到中年,想像該是攀登事業高峰的時刻,但現在許多人赫然發現,迎接他們的,竟是一個冰冷的世界!多年來兢兢業業維護的工作,脆弱不堪,隨時都可能失業。而一旦惡運降臨,想要重返職場,更是長路迢迢,一不小心,他或她,以及他們的下一代,極可能從中產階級,淪落到社會底層,難以翻身。 國內中高齡失業問題,自1996年起急速惡化,從占失業人口比例約7%,攀升到今年6月的21%。也就是說,每五個失業人口裡,就有一個是四十五至六十四歲的中高齡勞工。(表一) 有些人總會找到工作,儘管數字顯示,這群中高齡失業勞工重返職場的等待期已經延長到八.八個月,比平均數大約多出一.五個月;但有些人卻從此回不到職場,他們垂頭喪志,最後淪為社會邊緣人。 不管是暫時丟了飯碗或長期失業,對他們的家庭經濟都是一大打擊。最新公布的家庭勞動報酬,2004年全國金字塔頂端20%的家庭薪資收入,是最底層20%家庭的十一.九五倍,較2003年的十一.六七倍持續攀升,但在十年前,兩者僅差七.一一倍。近年來中低所得家庭的失業問題,加劇了貧富差距。 愈來愈多家庭只能以淚洗面。中央研究院一項研究指出,2001年全國四十五到六十歲的經濟戶長裡,約有七十九萬八千戶家庭,收入已經不敷家計和子女教育費用,必須動用儲蓄來過活,包括扶養人口在內,全國共有兩百三十一萬人的生活受到衝擊。

「這幾乎是全台十分之一的人口,而且情勢還在持續惡化中,」中研院研究員江豐富焦急地指出。 對中高齡勞工,這真是一個無情的時代。 台灣的生產線不斷外移,每天報紙一翻開,經常可見裁員消息;有紡織廠,也有高科技廠,藍領工作快速消失,白領工作也在蒸發,組織吹起扁平風,中間主管也得打包走人。 政府的政策也造成不少失業,公營事業民營化、金融機構合併、政府組織精簡,大環境的氣氛,讓負擔家計的中年勞工膽戰心驚。

一家人力銀行在父親節所做的調查,八成的爸爸都擔心失業。 雪上加霜的還有7月1日實施的勞退新制。台北縣產業總工會理事長袁克文最近忙得團團轉,得幫勞工寫申訴書,又要趕場找資方協調。雖然勞委會的統計看不出異樣,但袁克文估計,台北縣有近五萬家的中小企業及小工廠,都以變相方式,因應必須提撥的6%勞退金。方法包括關廠、扣薪、重議勞動契約,或是買斷年資,很多勞工只能忍氣吞聲。 例如有家違章工廠,老闆結束生產線,移往大陸,只發給每位員工新台幣10萬元的轉業金,有位年屆四十的員工只好改去夜市賣一根10元的雞翅維生。一家電子工廠老闆更明白向員工宣布,7月1日以後,員工做到退休都不會再加薪。中和一家印刷廠,老闆要求員工簽署「和議終止契約書」,依底薪結算以往的年資,導致員工退休金大幅縮水。 中央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所長林文政也發現有些公司不再雇用勞工,而改採「委任」或「聘約」關係。

告別終生雇用的時代,勞工要有心理準備,「台灣未來將會走向派遣的趨勢,」他說。 年過四十求職難 政府比較樂觀,經建會主委胡勝正表示,近幾個月的失業率還算平穩,顯見勞退新制的問題並不嚴重。而且有的工作消失,新的工作會興起。的確,台灣TFT-LCD產業在五年內,從零發展到世界產量第一大;而服務業單在2004年就增加了十五.五萬個就業機會。 只是這些新機會,有的是老闆拒絕了中高齡勞工,有的是中高齡勞工自己敬謝不敏。剛上完職訓局TFT-LCD訓練班的陳亦民說,經過一百五十個小時的受訓後,班上三十歲以下的同學都找到工作了,四十歲以上的都找不到。他,四十六歲,所以繼續待業中。

服務業有各式各樣的工作機會,直銷、保險業務、保全、大樓管理員、居家整理等,大部分薪水都不高,清潔工作一個月1萬8000元,只比法定的最低工資高一些。「中高齡就業促進聯盟」陸續幫五百多位失業者介紹工作,其中最花力氣的輔導,就是勸求職者降低標準,為了生計,接受和他們原來職業、職位和薪水都無法相比的工作。 一位四十出頭的求職者,即使失業三年,至今仍無法接受超商櫃檯的工作,「我好歹也是台大畢業的,」他抬高聲量地說,一臉的不甘心。看管電動玩具店,一個月有3萬元,他考量再三,還是拒絕,「我不想讓小孩抬不起頭,」語氣裡有些掙扎。 於是不少人還是往傳統的老路鑽——攤販和計程車司機。只是最近不斷飆漲的油價,讓許多計程車司機愁苦滿面。因受傷從搬家公司退休的王明俊說,「每天賺的錢,扣完油錢和飯錢就沒了。」四歲大的小孩無法再念幼稚園,木然地坐在計程車的前座,每天跟著父親看盡人世的炎涼。 失去頭路,只能選絕路? 「沒有工作,等於是社會的隱形人,」中央大學金鼎講座教授李誠比喻。短期失業,還能樂觀以對,但長期失業的人,沒了地位和社交,很多人逐漸失去自信和人生方向。

四十三歲的陳小姐,工作七年後被公司解雇,沒領到一毛錢,三年來靠信用卡度日,財務陷於惡性循環,左手腕上有多道清晰可見的割痕,「我對這個社會和政府都沒有信心,」推推眼鏡,她有些瑟縮,以微弱的聲音表達她的無助。 遭非法解雇,而和老闆打官司的謝先生,打贏官司後,找了三年多的工作都沒下落,轉而投身勞工運動,「等我把手頭的錢用完,我就自殺,」他激動地說,長期受挫,已讓他變得憤世嫉俗。 更多人因此得了憂鬱症。五十五歲的王先生在診所工作,因為健保給付縮減,老同事一個個被老闆請走,最後輪到他,工作二十六年,只拿到57萬元退休金。為了兩個就學中的小孩,以及中風的母親,他去應徵送便當的粗活,卻因「年紀太大」,被當場請回。 他到新店就業服務站問諮詢師,未來自己能做什麼。

年輕的諮詢師對著他苦笑,給不出答案。有天他和同病相憐的朋友在公園互吐苦水,說到傷心處,朋友竟拖著他一起去自殺,「我很能理解,為什麼有人要帶著小孩一起走上絕路。」他的婚姻也亮起了紅燈,可是他沒有去自殺,決定走上街頭,參與「中高齡就業促進聯盟」的每場抗議,「我只能厚著臉皮向政府要工作,要不,我也想不到辦法了,」他削瘦的臉上布滿了憂愁的皺紋。 台灣不留人,只能去大陸 有些人留在這裡作困獸之鬥,有些人卻寧可遠赴他鄉,放手一搏。 中壯年人是社會中堅力量,但顯示就業狀況的中高齡勞動參與率,在台灣卻明顯偏低。2004年台灣四十五至六十四歲的勞動參與率是59.96%,比美國的73.78%低,相較於文化相近的南韓69.43%、日本75.04%,也低很多。 這個特殊現象,勞委會副主委賴勁麟認為,可能是舊制退休金辦法不利於中高齡勞工;中央大學金鼎講座教授李誠卻懷疑,可能多少和白領階層出走,赴大陸尋夢有關。

依據大陸官方統計,2002年台灣人常駐上海三個月以上的人口就有二十二萬人。這群往返兩岸的候鳥,不少原是企業的中上層主管,「這些珍貴的人力資源流失,實在是浪費,」李誠感慨地說。 但大趨勢的浪潮似乎很難阻擋。中華經濟研究院研究員顧瑩華調查國內兩千四百六十二家企業,發現僅赴大陸投資的企業,在1993至2002年間,對國內就業的影響是負15.7%,明顯減少雇用人數,比起沒有對外投資的國內企業,就業負成長9.8%的情況還嚴重。 「你不去大陸,我就沒有工作給你了,」一家電子工廠的老闆對他的駐廠經理這麼說,因為公司所有的生產線最近都轉移到大陸去了。

中產新恐懼,貧窮世襲 許多中高齡的勞工內心深處都有著恐懼,害怕老闆下一個揮刀砍斬的正是自己,更深怕哪天,自己會從優渥的中產階級變成新貧階級。 五十九歲的陳副理,在金融機構併購的大浪潮中被迫優退,儘管身邊有一筆錢,「可是會有坐吃山空的一天啊,」他仍然繼續找工作。 曾經夫妻年薪都破百萬的趙先生,在三年以前,從未擔心「財務問題」。這三年來,他的工作不穩定,換了好幾個地方,心裡有些擔心,不料上個月太太又無預警地被資遣,兩人大為緊張,決定先降低生活水準因應,「未來實在太難預測了!」他心慌地說。 在中年失業的冰山下,中產階級沒落,以及貧窮世襲都是隱憂。 根據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研究顯示,薪資所得不平均是貧富差距惡化的主要因素,2004年我國最底層20%家庭的每戶勞動報酬,平均只有新台幣14萬2595元,等於每個月的薪資還不到法定的最低工資,「連一個小孩都養不起,」政大金融系教授李桐豪痛心地說。 新聞屢屢出現,窮小孩考得上大學,卻念不起;或是因為區區數千元,全家共赴黃泉。台灣的社會安全網,網不住這些因為失業貧窮而墜入深淵的家庭。 基層勞動家長協會理事長郭清圳的兒子大學畢業,總共欠了100萬元的助學貸款,為了還錢,只好簽約當兵三年半。

父母貧窮,小孩很容易成為天生輸家。家扶基金會一項調查顯示,台灣社會兩代貧窮循環的比例高達19%,幾乎每五個貧窮家庭就有一家,注定下一代也掙脫不了貧窮的枷鎖。 中年失業者站起來! 「我年過四十,我要工作!」當美國已經取消退休年齡,台灣的勞工還捲在年齡歧視的漩渦裡大聲求救。 官方宣稱對中高齡勞工有利的勞退新制,但眼前還看不出轉機,許多深受失業之苦的勞工早已忍不住,走上自力救濟之路。 中高齡就業促進聯盟理事長蕭忠漢自己捧的是郵局的鐵飯碗,但眼見周遭三、四年級的老友個個被迫加入失業大隊,才興起組織團體的念頭。愈來愈多的失業勞工不願再做沈默羔羊,近年來工人立法行動委員會、台灣勞工陣線,基層勞動家長協會等勞工團體紛紛崛起,捍衛工作權。 經建會主委胡勝正指出,中年,不該是再就業的原罪。但在企業全球化的時代,一個人沒有兩項以上的技能,難以在職場競爭。 人到中年,還得為自己打一場麵包與尊嚴的戰爭,你準備好了嗎?

9成上班族有中年危機!被裁員工作難找

大環境經濟不景氣,現在有越來越多中高階主管,都難逃被資遣的命運,但偏偏中年失業還得面臨求職碰壁的困境壓力!像一位在藥廠擔任業務經理的周先生,因為面臨到中年失業,後來打算代理國外健康、休閒食品,準備重新再出發,但是因為大環境景氣差,嚴重虧損,後來只能靠著當司機、水庫環境清潔員等臨時工職缺,過著兼差的日子。

56歲的周先生,18年前從藥廠離職後,因為擁有行銷通路、業務口才,於是便決定自行代理健康食品、休閒零食開始創業,在各大超市、量販店進行鋪貨,一年營業額將近1億元,但是後來因為遇到納莉颱風,倉庫買進的貨櫃商品一夕之間全被都損毀,損失上億元,在無力賠償的情況下只好結束代理事業,開始找工作,儘管擁有超過20年的業務資歷,但因為年紀太大被拒絕,還是找不到工作,只能到圖書館整理書籍、當花博管理員以及做司機等臨時工,賺點生活開銷維持家計。

面對不景氣,即使擔任過高階主管的中年族群,現在找不到工作的比比皆是,像是42歲的妮妮,在安親班擔任老師已經10年,月薪只有26,000元,從未加過薪,後來決定參加職訓局平面設計課程,雖然有面試機會,卻被業主以年紀太大、作品太過老氣為由,而被面試官拒於門外,待業2年的日子裡,只能和親友借錢過日子。

根據yes123求職網調查指出,有超過91.1%的上班族感受到職場的生存危機,而職場焦慮感的來源來自於經濟性的問題,上班族最憂心的就是薪水太低、生理上年紀漸長的問題。對此,yes123求職發言人黃玉齡指出,對於中高齡失業者,可以選擇創業來尋覓職場第二春,但在財務以及經營能力上需多加學習和評估,才能追求人生的每一桶金。

如果想跳脫等待機會,請跟我聯絡:email:sufanyang@yahoo.com line:sufanyang

談高齡化社會的退休計劃

台灣地區人口老化日益嚴重,再過幾年國人平均壽命將超過80歲,過去一直以65歲作為老年退休指標的觀念應該重新修正。如果在65歲甚至更年輕時就退休,意味著你將還有一段不算短的日子要過。你準備好了嗎?你的身心健康狀況如何?退休準備金夠用嗎?退休生活該怎麼安排?

退休觀念的演變
西元1889年,德國首相俾斯麥選定65歲作為老年指標,人們也開始有了退休的福利制度。

二十世紀中後期,「提前退休」一度被奉為事業成功的象徵。

進入二十一世紀以後,開始有人主張將退休年限延長為75歲。再就業、再出發的觀念逐漸為人們所接受,老人們普遍被期許能尋求具生產力、有參與性的工作,持續貢獻出他們的經驗與智慧。

延後退休
由於科技醫療進步、生活安適、工作性質多元化,現在有許多70歲、80歲的老年人仍然非常活躍,也普遍可以適任不同性質的工作。

提前退休
根據行政院主計處的統計,去年國人退休年齡已經提早到54.9歲,有近三分之二的人在60歲以前就退休,甚至有13%的人在50歲以前就退休。退休後如果體力、精神許可,可以花一部份時間,從事自己喜歡的低經濟性工作,也可以考慮接受再訓練,嘗試多元發展,甚至轉換跑道,尋找事業第二春。

目前仍留在職場工作的人,應該要有危機意識以及長遠的生涯規劃,隨時檢討自己對公司的貢獻度是否高於薪資報酬率,提升自己的內涵。

老兵不死、退而不休
什麼是「健康」?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定義,健康必須包括身體(physical)、心智(mental)以及社會(social)三方面都健全。

什麼是「成功退休」?每個人都希望自己能一直過著自主、有尊嚴,可以「自我照顧」與「參與社會性活動」的生活。

從職場退下來的人,要積極創造多采多姿、有意義的生活,包括:社會、休閒、信仰、運動、學習,甚至生產各方面的活動。

你準備的退休金夠用嗎?
退休後最可怕的三件事:身體健康出問題、老伴離去以及退休金不夠用。由於擔心錢不夠用,有20%的美國人延後退休,有10%的人因財務考量而重返職場。把握住下列幾項原則,可免除「活著的時候,錢花光了」的窘境:

(1)即早規劃財務:年輕時至少每年都要把年收入的10%存起來,或是投資穩當的年金型儲蓄保險,作為退休準備金。

(2)檢視金額:至少要在退休前存夠15倍你退休後每年所需的花費額度。如果資金不是很充裕,必須採行「減低生活開銷」的方式。

(3)安養信託:保全至上,可以採行銀行的信託專戶管理,確保自己的積蓄不會被侵佔或挪用。

(4)開源節流:不斷高漲的物價指數以及身體老衰時昂貴的照護費用,常會造成許多人退休金準備不足的窘況。退休後,如果體力、精神許可,最好還能從事低經濟性的產出工作。

「在地老化」與「退休移民」
西元1990年代,「在地老化」(aging in place)的理念被普遍接受,成為北歐福利先進國家老人照顧政策的主流。過去,台灣的長者也大都希望退休後能繼續在自己熟悉的環境裡活動。不過,最近這種想法似乎稍有改變,「退休移民」可能將會是未來「在地老化」的新趨勢。

「退休新時代」一書指出,在美國45-55歲的人,有三分之二想在退休後搬離原來居住的地方,到另一個城鎮生活。這些人試著提出「二階段退休計劃」,退休時如果身體狀況還不錯,先選擇自己喜歡的地方移居,等老到動不了或是健康出問題,再移居到老人公寓或安養中心。「在地老化」的觀念已被修正為「在最適當的地方老化」(aging in the right place)。

如何35歲前退休



網上有朋友這樣計劃的(剛好他也要35歲前退休)



35歲前退休基金=
清晨送牛奶(月收入約2萬元)+
白天上班(月收入約3.5萬元)+
中午休息時間做網路拍賣(月收入約0.7萬元)+
下班開計程車到晚上10點(月收入約2.5萬元)+
同時間家中開放”抽頭”俗稱打麻將”冬叫”(月收入約1萬元)+
星期六,日晚上去當神的代言人”三太子”或”濟公”(月收入約1.8萬元)+
老婆的收入(月收入約2.8萬元)X120個月=1716萬



35歲前退休實行=花600萬在台北市找間有頂樓加蓋的房子,隔出8間套房,月收租金約可達8萬元!



從此過著躺著,走著,玩著,就能過活的日子~~~~


如果有更容易的方法,你想知道嗎?跟巴菲特吃飯學習要300多萬美金。不用,你只要請我喝咖啡就可知道有錢人將錢變大的秘訣。line ID: sufanyang

退休計劃大全




退休生活可以非常寫意優閒;但對部分人來說,由繁忙的工作生活過渡到退休生活,由依靠日常收入到依賴存款、退休金、救濟金等等,退休生活可能意味著難以預料的前景。

無論您想環球世界、發掘新興趣、創辦業務或幫助子女實踐大計,一個周全的退休計劃,能讓您享受豐盛的黃金晚年。

五個驚人的數據

46%美國人的退休儲蓄少於$10,000 (Employee Benefit Research Institute)
29%美國勞工的退休儲蓄少於$1,000 (Employee Benefit Research Institute)
40%「嬰兒潮」期間出生的人決定繼續工作直至力有不逮 (AARP)
36%美國人沒有存錢到退休儲蓄之中 (CNBC)
46%成年人對能否享受舒適的退休生活感到非常不安 (Lifehappens.org)

退休年齡新數據
美國人的預期退休年齡為67歲:據一項蓋洛普民意調查發現,現在美國人平均預計67歲才退休。十年前的退休年齡是63歲,90年代中只是60歲。同一份的民意調查亦顯示只有少數人預計能享受舒適的退休生活。

2025年
據預測,到2025年時,美國每兩個就業人士就有一位是退休人士。

好消息是:永遠不會太晚或太早開始考慮 退休規劃
每個人都有不同的退休計劃。而規劃永遠不會說是太晚或者是太早。只要財務狀況允許,越早規劃,成本就越低,實現財務自由就更為輕鬆。所以,現在的你能做些什麼呢?

20’s:擁有良好的生活習慣,參加401K計劃,建立良好的信用,對巨額的學費債務說不
30’s:建立一個健全的預算,獲得足夠的保險保障,先付錢給自己,考慮買房子
40’s:建立一個儲蓄策略,成為一個機會主義購物者,平衡你的投資組合,開設個人退休帳戶 Roth IRA
50’s:降低投資的風險,知道你自己的處境,為長期護理作安排,不要再供養已長大成人的孩子
60’s:作適量和穩定的提款方式,遷移到更便宜的區域居住,安排長期的收入,繼續工作

大陸退休政策出問題,台灣的退休政策能讓你相信無慮嗎?

隨著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的《決定》提出漸進式延遲退休政策,爭論數年的延遲退休年齡這一問題,終於從「謠言」變為現實。大陸民眾反對聲浪加劇,質問養老金到底到哪裏去了,並認為這是當局轉嫁危機的手段﹔而有專家則批評這是當局企圖「以毒攻毒」。

11月15號公布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全文明確提出五大有關社保的重大問題,其中,研究制定漸進式延遲退休年齡政策排在首位。

大陸媒體報導聲稱,有公開數據表明,退休年齡每延長一年,養老統籌基金可增長40億元,減支160億元,減緩基金缺口200億元。

至此,難以服眾的延遲退休年齡已成定局。這也是中共的重要文件第一次明確提及延遲退休年齡。消息引發外界強烈反彈。顯然,延遲退休將緩解國家養老壓力,但個人負擔將增加。

中投顧問高級研究員任浩寧批評,延遲退休年限解決不了根本問題,這算是一個「以毒攻毒」的策略,社保虧空只能通過非常規手段逐漸填補,普通百姓的權益可能要「被平均」。


中國太平洋保險公司職員李學惠:「一句話,延遲養老的問題,就是我們的養老金到底到哪裏去了?017全世界我們GDP第二嘛,我們不是能夠拿出那麼多錢援助國外嗎?不拿出錢援助北韓原子彈嗎?那我們的養老金到哪裏去了?一句話,我們的錢到底是誰弄走了?」

面對諸多反對聲音,中共人社部官員表示,延遲退休將設幾年緩衝期,不能馬上施行。

《新唐人》特約經濟評論專家馬傑森:「它的窟窿是極大極大的,絕對不可能是延遲退休就能把這個窟窿完全補上,這是絕對不可能的。這個窟窿主要造成的原因是中共在08年以來,在稅收不斷增長,國家財政收入不斷增長的時候,它沒有及時有效的建立養老金的儲備,把錢大膽的花在像奧運這些面子工程上。」

據中國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發佈的《中國養老金髮展報告2012》顯示,中國城鎮基礎養老保險個人賬戶空賬額,2011年高達2.22萬億元。那麼,養老金的巨額空帳要如何彌補呢?

有媒體計算,如果中國財政資金有30%用於社會保障資金,則每年可增加社保資金最少達3萬億以上。三中全會《決定》中聲稱,到2020年將國有資產收益的上繳比例提高到30%,將此款項用於保障民生

而中共人社部官員金維剛卻對大陸媒體表示,全國社會保障基金與社會保險基金和養老保險基金屬不同性質,目前還不會用來彌補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缺口。

馬傑森:「所有這些事情都體現了中共在過去幾十年制度的方式。在它扔擔子的時候,比如把養老金系統推向社會、把住房金系統推向社會的時候,它一步到位。但是當它有很多錢,承擔該承擔的義務的時候,卻舉步維艱。主要是因為它現有的體系、貪官體系運作效率極低,耗費極大。收上來多少錢,都被這個體系一下消耗掉,根本留不下甚麼餘錢給老百姓。」

有報導說,延遲退休產生的最大負面影響是對年輕人的就業衝擊。在中共號稱經濟增速高達10%的背景下,中國每年有大約1400萬人找不到工作。有統計顯示,中國每年有600萬至700萬人退休,加上目前中國經濟增速已下滑到7%左右,就業崗位減少,再加上延遲退休,就可能使得就業崗位全部消失。

李學惠:「政治上老喊的好,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我正常應該交的東西就交。我們不珍惜權利,把政治權力交給你(中共)了,你為非作歹,我們把養老金交給你了,你讓我們延遲養老,這應該讓我們更多民眾反思。我們自己不珍惜自己的政治權力,我們變成讓人任意宰割了。」

有民眾表示,不管百姓反對,延遲退休就這麼定了。不延遲退休不行了,因為養老金出現巨額缺口,而缺口的原因絕非勞動者少交了社保錢。終於知道,是誰動了我們的養老金!

輕鬆打造理想的退休規劃

上班族辛苦工作半輩子,最希望人生的下半場能實現退休生活夢想,但面對長達20至30年的退休生活,應如何準備足够的財富實現理想?不妨善用三項策略打造理想的退休計劃,將可築夢踏實,擁有富足的退休生活。
隨著平均壽命延長與少子化趨勢的影響,國人已漸了解退休規劃的重要性,然而想要累積一筆理想的退休金並不容易,除了須擬定退休生活計劃,計算理想的所得替代率及每月需投資金額外,也需關切投資環境的低利率及高通膨的影響,因此,更需選擇適合的規劃工具並定期檢視調整,避免資產被通貨膨脹所侵蝕。退休規劃過程中會出現許多趨勢變化的不利因素,但只要提早開始準備,並透過積極參與、慎選產品及善用專業的策略,將能輕鬆打造理想的退休規劃。
策略一:積極參與
想擁有富足的退休生活,積極參與按部就班的執行力是最重要的關鍵。政府有心擔負國人退休的責任,但根據試算,工作滿30年後退休,勞保年金加計勞退新制退休金,只能提供三成左右的所得替代率,與合宜的退休後所得替代率七成相較,仍有頗大的差距,建議民眾最好每個月固定從薪資中提撥10%~15%,積極參與投入儲蓄或投資,透過定期定額投資與時間與複利的效果,讓退休金累積更快速(我現在的投資工具不是%數而是倍數,想一起研究可line到我的分享園地ID:sufanyang)。

策略二:慎選產品
累積退休金最擔心的是通貨膨脹導致購買力減少,若使用過度保守的退休規劃工具時,將導致退休金累積速度趕不上通貨膨脹的速度,讓錢越變越薄,建議慎選安全的投資工具。

策略三:善用專業
根據行政院研考會於民國101年針對「民眾投資理財知識了解程度」所進行的調查顯示,只有3.5%的受訪者,認為非常了解投資理財知識,有31.5%自認還算了解,其中有多達54.4%自認不是很了解,更有10.5%坦言完全不了解。對此,考量目前低利率及投資環境瞬息萬變下,提醒民眾在選擇專業人員及投資工具時,應更加小心,務必要清楚了解相關的投資內容,以免承擔巨大的投資風險。

退休計劃- 可以找到比養老院更便宜的地方


我的退休計劃
◎J. M.
大約兩年前,
我太太和我搭乘一艘公主號遊輪,
經過西地中海。
晚餐時,
我們注意到有一位老太太,
單獨坐在大餐廳的大樓梯邊。
我也注意到,所有的
工作人員、幹部、服務生、小弟等
似乎都和她很熟絡。
我問服務生那位老太太是誰,
本以為他會告訴我老太太是船東,
但他告訴我,
他只知道她已經在這艘船上待了四趟航程。

※ ※ ※ ※ ※ ※ ※ ※ ※ ※ ※ 

有一天晚上,
當我們離開餐廳時,我和她互相看了一眼,
於是我就停下來和她打個招呼。
我們聊了一下,然後我說:
「聽說妳在這艘船上已經參加了前面四趟航程。」
她說:「是啊。」
我說:「我不明白。」
她立即答道:
「這比安養院便宜。」

以下是老太太的看法:我的將來不會有安養院。當我年老體衰,我就要搬到一艘公主號遊輪上去。安養院平均每天要花 200 元。我查過公主號遊輪的價錢,我可以有長期折扣和老年折扣,每天只要135元。 每天剩下65元可以用來: 1.每天只要10元小費。 2.只要我還能走到餐廳,我每天可吃到十餐,不然我也可以叫客房服務,就是每天都可以在床上吃早餐。 3.公主號有三個游泳池,一間健身房,免費的洗衣機和烘乾機,每天晚上都有表演。 4.船上有免費的牙膏和刮鬍刀、免費的肥皂和洗髮精。 5.他們把你當客人而不是病人。再加5元的小費,所有的工作人員都會來幫助你。 6.每7~14天我都會遇到一些新的人。 7.電視機壞了嗎?需要換燈泡嗎?需要換床墊嗎?沒問題!他們會修好所有的東西,並為了你的不方便向你致歉。 8.你不必要求,每天就有乾淨的床單和毛巾。 9.如果你在安養院跌倒摔斷了大腿,你要仰賴醫療保險;如果你在公主號跌倒摔斷了大腿,他們會把你升級到更好的房間,在那度過餘生?還有更好的!
你想去看 南非、巴拿馬運河、大溪地、
澳洲、紐西蘭、亞洲,或其他地方?
公主號會有船去到那!
※ ※ ※※※ ※ ※ ※※※ ※ ※※ ※ ※
所以,別去安養院找我,
在船靠岸時來找我就好了。
又,別忘了,當你死了,
他們就把你從船邊丟下去 —— 不另收費。

投資迷失

在市場久了,常常都會聽到許多耳熟能詳的股市箴言,尤其是現在網路發達了,Facebook上面也三不五時出現某個名人照片,配上幾句智慧之語,足以換得上千個讚與分享,雖然這些話聽起來都有其道理,但,你難道不會懷疑下面這兩件事:()真的是那個名人說的嗎?()這句話真的沒有問題嗎?

我們常聽到的這些刻板觀念,其實是有問題的!例如,分散投資到底對或不對?巴菲特也曾說過,「只有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的人,才需要分散投資」。巴菲特也落實在他的投資上頭,光是前十大持股就占了他持股比例的90%以上,而且很少變動;但是另一個投資大師可不這麼認為,看看索羅斯的持股,幾乎沒有一檔占超過10%以上,而且變動快速,反映了他的投資風格,兩個人的做法南轅北轍,但是共同點就是兩人都賺了不少錢。所以分散投資一定對或一定不對嗎?其實是有前提的。

我們身處台灣,由於新聞媒體百家爭鳴,為了吸引人們的目光,太習慣採取對別人說話斷章取義而忽略前因後果,以求得到那一瞬間的注目,常被混淆誤認的觀念,試圖屏除人們人云亦云的迷思,如果你能在投資市場根據完善分析而不是根據耳聞胡亂投資,那麼你會比其他交易者更具贏面。

第一個迷思,投資債券比投資股票安全,一般人總是認為,期貨的風險比股票高,股票的風險比債券高,書中作者以實際例子說明,若同樣持有債券與股票,長期來看,持有股票的風險反而比債券來得低,報酬也來得比債券高,真正的風險其實是取決於投資人的投資行為本身,還是套句巴菲特說的:風險來自你不知道自己正做些什麼

想知道還有哪些根深蒂固的錯誤觀念嗎?有興趣就來和我們股東家族一起成長吧(line ID: sufanyang)!


IBM漸進式退休:提前退休計劃的創新?

與當年造就了IBM 神話,在50多歲事業頂峰時期選擇了提前退休,去圓他自駕游艇北極探險夢的小托馬斯·沃森的灑脫不同,當去年IBM公司向部分員工提供的“漸進式”提前退休計劃,卻被一些員工認為是一場“為避免支付遣散費托詞的騙局”。
去年5月,年紀較大的IBM員工收到一封令人驚訝的郵件,公司向部分員工提供了提前退休計劃,符合一定條件的員工在2013年12月31日或更早宣佈退休,並將工作時間降低40%,薪酬降低30%。IBM將之稱為創新的“漸進式提前退休計劃”,並承諾接受該計劃的員工在指定退休日期前不會被裁員。
符合條件的員工中包括一些高級員工,還有資歷豐富的員工,這些員工在IBM工作超30年,或者在IBM工作15年以上、年齡超55歲,或者在IBM工作5年以上、年齡超62歲。申請的員工要求提供2011年工作評級,須達到滿意程度,還要達到其他幾項要求。
“雖是自願,但要求嚴格,它旨在給一些有資格退休的員工一些激勵,讓他們繼續工作,但給予更多時間計劃退休后的所作所為。”IBM新聞發言人稱,它還可以讓公司為這些員工退休后生活作出計劃,因為在這些人退休后,IBM可以更好地理解企業需要什麼技能和資源。
然而對不少員工來說,這是一條僅次於被裁員的壞消息,接受該計劃就意味員工在退休前無法正常工作,無法獲得全額薪酬。一位為IBM工作已經29年,且其父親也曾在IBM供職30年的員工表示,“裁員和提前退休計劃已經使整個公司的員工情緒降至最低點。只不過是人力資源部門試圖欺騙員工不用支付遣散費併公司節省資金的把戲。”
員工們認為,已經將很多工作轉移到海外的IBM正試圖將其美國員工總數削減60%,也就是從目前估計的9萬人削減到4萬人。盡管IBM還未透露裁員總數,但據負責組織管理IBM員工的員工代表組織Alliance@IBM(IBM聯合會)全美協調員李·康拉德(Lee Conrad)調查, 2012年,IBM至少在美國和加拿大裁員近1800人。
IBM新任CEO吉尼·羅曼提(Ginny Rometty)此前宣佈一項公司成長計劃,命名為“2015成長地圖”。根據該路線圖,到2015年時,他們將把股東的每股收益預期提升至20美元。為此IBM需要降低成本,正在設法減少其員工數量。不過,這項計劃被IBM員工稱為“2015裁員計劃”。
實際上,在IBM的轉型過程中,進行了一系列減員的嘗試。從2005年開始,IBM推出一個項目,讓一些全職員工轉向教學,2008年,它又鼓勵員工進入公共服務領域。
但也有觀點認為員工對上述創新的“漸進式”提前退休計劃存在誤讀,“雖然減少了工作時間和薪酬,”韜睿惠悅諮詢公司福利諮詢中國區總經理伍海川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但是選擇了此項計劃的員工可以享受到企業其他的完整福利計劃和未來有保障的養老金計劃,而公司承諾會保證這部分員工不會被裁員,在某種程度上也是一種福利。”他表示,一些員工可能沒有理解,沒有參加計劃的員工有可能被裁員,其最終得到的總體遣散費金額遠遠比不上提前退休養老金計劃的金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