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失業,大多只關乎個人溫飽;中年失業,卻往往拖累全家。 台灣每五個失業人口中,就有一位中高齡失業者,而且比例還在上升中。 這群近十萬人的失意勞工,散布在我們四周。 他們可能大白天去爬山,只為了迴避親人不諒解的眼光; 也可能坐在公園發呆,想像什麼死法比較乾脆; 「高級」一點的,或許待在星巴克咖啡裡,假裝自己還是個忙人……
勞退新制,不少中高齡勞工未蒙其利,先受其害。 愈演愈烈的中年失業,可能將掀起新一波貧窮風暴。 東區的熱鬧街頭上,四十五歲的李先生站在路邊發送傳單,圓圓的臉上沒有什麼表情,只有額前垂落的幾絲白髮和黯然的眼神,透露出他的辛酸。 在貿易公司工作長達二十三年,被逼退時,只拿到新台幣50萬元。失業兩年,偶爾打打零工。一家四口沒有收入,泡麵、冷凍水餃成了主食;有時幸運買到黃昏市場賣剩的便當,兩個孩子才能加菜。 欠稅、欠健保費,連小孩學費都欠,念國中的兒子,課本用回收紙一張張影印湊和著用。夫妻兩人找不到工作,十三歲的大兒子自告奮勇要到超商打工,但商家不敢收童工。對未來,他嘴角帶著一絲嘲諷,笑著說,「孩子,你要什麼,爸爸A給你。」
人生大恐慌:中年失業 人到中年,想像該是攀登事業高峰的時刻,但現在許多人赫然發現,迎接他們的,竟是一個冰冷的世界!多年來兢兢業業維護的工作,脆弱不堪,隨時都可能失業。而一旦惡運降臨,想要重返職場,更是長路迢迢,一不小心,他或她,以及他們的下一代,極可能從中產階級,淪落到社會底層,難以翻身。 國內中高齡失業問題,自1996年起急速惡化,從占失業人口比例約7%,攀升到今年6月的21%。也就是說,每五個失業人口裡,就有一個是四十五至六十四歲的中高齡勞工。(表一) 有些人總會找到工作,儘管數字顯示,這群中高齡失業勞工重返職場的等待期已經延長到八.八個月,比平均數大約多出一.五個月;但有些人卻從此回不到職場,他們垂頭喪志,最後淪為社會邊緣人。 不管是暫時丟了飯碗或長期失業,對他們的家庭經濟都是一大打擊。最新公布的家庭勞動報酬,2004年全國金字塔頂端20%的家庭薪資收入,是最底層20%家庭的十一.九五倍,較2003年的十一.六七倍持續攀升,但在十年前,兩者僅差七.一一倍。近年來中低所得家庭的失業問題,加劇了貧富差距。 愈來愈多家庭只能以淚洗面。中央研究院一項研究指出,2001年全國四十五到六十歲的經濟戶長裡,約有七十九萬八千戶家庭,收入已經不敷家計和子女教育費用,必須動用儲蓄來過活,包括扶養人口在內,全國共有兩百三十一萬人的生活受到衝擊。
「這幾乎是全台十分之一的人口,而且情勢還在持續惡化中,」中研院研究員江豐富焦急地指出。 對中高齡勞工,這真是一個無情的時代。 台灣的生產線不斷外移,每天報紙一翻開,經常可見裁員消息;有紡織廠,也有高科技廠,藍領工作快速消失,白領工作也在蒸發,組織吹起扁平風,中間主管也得打包走人。 政府的政策也造成不少失業,公營事業民營化、金融機構合併、政府組織精簡,大環境的氣氛,讓負擔家計的中年勞工膽戰心驚。
一家人力銀行在父親節所做的調查,八成的爸爸都擔心失業。 雪上加霜的還有7月1日實施的勞退新制。台北縣產業總工會理事長袁克文最近忙得團團轉,得幫勞工寫申訴書,又要趕場找資方協調。雖然勞委會的統計看不出異樣,但袁克文估計,台北縣有近五萬家的中小企業及小工廠,都以變相方式,因應必須提撥的6%勞退金。方法包括關廠、扣薪、重議勞動契約,或是買斷年資,很多勞工只能忍氣吞聲。 例如有家違章工廠,老闆結束生產線,移往大陸,只發給每位員工新台幣10萬元的轉業金,有位年屆四十的員工只好改去夜市賣一根10元的雞翅維生。一家電子工廠老闆更明白向員工宣布,7月1日以後,員工做到退休都不會再加薪。中和一家印刷廠,老闆要求員工簽署「和議終止契約書」,依底薪結算以往的年資,導致員工退休金大幅縮水。 中央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所長林文政也發現有些公司不再雇用勞工,而改採「委任」或「聘約」關係。
告別終生雇用的時代,勞工要有心理準備,「台灣未來將會走向派遣的趨勢,」他說。 年過四十求職難 政府比較樂觀,經建會主委胡勝正表示,近幾個月的失業率還算平穩,顯見勞退新制的問題並不嚴重。而且有的工作消失,新的工作會興起。的確,台灣TFT-LCD產業在五年內,從零發展到世界產量第一大;而服務業單在2004年就增加了十五.五萬個就業機會。 只是這些新機會,有的是老闆拒絕了中高齡勞工,有的是中高齡勞工自己敬謝不敏。剛上完職訓局TFT-LCD訓練班的陳亦民說,經過一百五十個小時的受訓後,班上三十歲以下的同學都找到工作了,四十歲以上的都找不到。他,四十六歲,所以繼續待業中。
服務業有各式各樣的工作機會,直銷、保險業務、保全、大樓管理員、居家整理等,大部分薪水都不高,清潔工作一個月1萬8000元,只比法定的最低工資高一些。「中高齡就業促進聯盟」陸續幫五百多位失業者介紹工作,其中最花力氣的輔導,就是勸求職者降低標準,為了生計,接受和他們原來職業、職位和薪水都無法相比的工作。 一位四十出頭的求職者,即使失業三年,至今仍無法接受超商櫃檯的工作,「我好歹也是台大畢業的,」他抬高聲量地說,一臉的不甘心。看管電動玩具店,一個月有3萬元,他考量再三,還是拒絕,「我不想讓小孩抬不起頭,」語氣裡有些掙扎。 於是不少人還是往傳統的老路鑽——攤販和計程車司機。只是最近不斷飆漲的油價,讓許多計程車司機愁苦滿面。因受傷從搬家公司退休的王明俊說,「每天賺的錢,扣完油錢和飯錢就沒了。」四歲大的小孩無法再念幼稚園,木然地坐在計程車的前座,每天跟著父親看盡人世的炎涼。 失去頭路,只能選絕路? 「沒有工作,等於是社會的隱形人,」中央大學金鼎講座教授李誠比喻。短期失業,還能樂觀以對,但長期失業的人,沒了地位和社交,很多人逐漸失去自信和人生方向。
四十三歲的陳小姐,工作七年後被公司解雇,沒領到一毛錢,三年來靠信用卡度日,財務陷於惡性循環,左手腕上有多道清晰可見的割痕,「我對這個社會和政府都沒有信心,」推推眼鏡,她有些瑟縮,以微弱的聲音表達她的無助。 遭非法解雇,而和老闆打官司的謝先生,打贏官司後,找了三年多的工作都沒下落,轉而投身勞工運動,「等我把手頭的錢用完,我就自殺,」他激動地說,長期受挫,已讓他變得憤世嫉俗。 更多人因此得了憂鬱症。五十五歲的王先生在診所工作,因為健保給付縮減,老同事一個個被老闆請走,最後輪到他,工作二十六年,只拿到57萬元退休金。為了兩個就學中的小孩,以及中風的母親,他去應徵送便當的粗活,卻因「年紀太大」,被當場請回。 他到新店就業服務站問諮詢師,未來自己能做什麼。
年輕的諮詢師對著他苦笑,給不出答案。有天他和同病相憐的朋友在公園互吐苦水,說到傷心處,朋友竟拖著他一起去自殺,「我很能理解,為什麼有人要帶著小孩一起走上絕路。」他的婚姻也亮起了紅燈,可是他沒有去自殺,決定走上街頭,參與「中高齡就業促進聯盟」的每場抗議,「我只能厚著臉皮向政府要工作,要不,我也想不到辦法了,」他削瘦的臉上布滿了憂愁的皺紋。 台灣不留人,只能去大陸 有些人留在這裡作困獸之鬥,有些人卻寧可遠赴他鄉,放手一搏。 中壯年人是社會中堅力量,但顯示就業狀況的中高齡勞動參與率,在台灣卻明顯偏低。2004年台灣四十五至六十四歲的勞動參與率是59.96%,比美國的73.78%低,相較於文化相近的南韓69.43%、日本75.04%,也低很多。 這個特殊現象,勞委會副主委賴勁麟認為,可能是舊制退休金辦法不利於中高齡勞工;中央大學金鼎講座教授李誠卻懷疑,可能多少和白領階層出走,赴大陸尋夢有關。
依據大陸官方統計,2002年台灣人常駐上海三個月以上的人口就有二十二萬人。這群往返兩岸的候鳥,不少原是企業的中上層主管,「這些珍貴的人力資源流失,實在是浪費,」李誠感慨地說。 但大趨勢的浪潮似乎很難阻擋。中華經濟研究院研究員顧瑩華調查國內兩千四百六十二家企業,發現僅赴大陸投資的企業,在1993至2002年間,對國內就業的影響是負15.7%,明顯減少雇用人數,比起沒有對外投資的國內企業,就業負成長9.8%的情況還嚴重。 「你不去大陸,我就沒有工作給你了,」一家電子工廠的老闆對他的駐廠經理這麼說,因為公司所有的生產線最近都轉移到大陸去了。
中產新恐懼,貧窮世襲 許多中高齡的勞工內心深處都有著恐懼,害怕老闆下一個揮刀砍斬的正是自己,更深怕哪天,自己會從優渥的中產階級變成新貧階級。 五十九歲的陳副理,在金融機構併購的大浪潮中被迫優退,儘管身邊有一筆錢,「可是會有坐吃山空的一天啊,」他仍然繼續找工作。 曾經夫妻年薪都破百萬的趙先生,在三年以前,從未擔心「財務問題」。這三年來,他的工作不穩定,換了好幾個地方,心裡有些擔心,不料上個月太太又無預警地被資遣,兩人大為緊張,決定先降低生活水準因應,「未來實在太難預測了!」他心慌地說。 在中年失業的冰山下,中產階級沒落,以及貧窮世襲都是隱憂。 根據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研究顯示,薪資所得不平均是貧富差距惡化的主要因素,2004年我國最底層20%家庭的每戶勞動報酬,平均只有新台幣14萬2595元,等於每個月的薪資還不到法定的最低工資,「連一個小孩都養不起,」政大金融系教授李桐豪痛心地說。 新聞屢屢出現,窮小孩考得上大學,卻念不起;或是因為區區數千元,全家共赴黃泉。台灣的社會安全網,網不住這些因為失業貧窮而墜入深淵的家庭。 基層勞動家長協會理事長郭清圳的兒子大學畢業,總共欠了100萬元的助學貸款,為了還錢,只好簽約當兵三年半。
父母貧窮,小孩很容易成為天生輸家。家扶基金會一項調查顯示,台灣社會兩代貧窮循環的比例高達19%,幾乎每五個貧窮家庭就有一家,注定下一代也掙脫不了貧窮的枷鎖。 中年失業者站起來! 「我年過四十,我要工作!」當美國已經取消退休年齡,台灣的勞工還捲在年齡歧視的漩渦裡大聲求救。 官方宣稱對中高齡勞工有利的勞退新制,但眼前還看不出轉機,許多深受失業之苦的勞工早已忍不住,走上自力救濟之路。 中高齡就業促進聯盟理事長蕭忠漢自己捧的是郵局的鐵飯碗,但眼見周遭三、四年級的老友個個被迫加入失業大隊,才興起組織團體的念頭。愈來愈多的失業勞工不願再做沈默羔羊,近年來工人立法行動委員會、台灣勞工陣線,基層勞動家長協會等勞工團體紛紛崛起,捍衛工作權。 經建會主委胡勝正指出,中年,不該是再就業的原罪。但在企業全球化的時代,一個人沒有兩項以上的技能,難以在職場競爭。 人到中年,還得為自己打一場麵包與尊嚴的戰爭,你準備好了嗎?
人生大恐慌:中年失業 人到中年,想像該是攀登事業高峰的時刻,但現在許多人赫然發現,迎接他們的,竟是一個冰冷的世界!多年來兢兢業業維護的工作,脆弱不堪,隨時都可能失業。而一旦惡運降臨,想要重返職場,更是長路迢迢,一不小心,他或她,以及他們的下一代,極可能從中產階級,淪落到社會底層,難以翻身。 國內中高齡失業問題,自1996年起急速惡化,從占失業人口比例約7%,攀升到今年6月的21%。也就是說,每五個失業人口裡,就有一個是四十五至六十四歲的中高齡勞工。(表一) 有些人總會找到工作,儘管數字顯示,這群中高齡失業勞工重返職場的等待期已經延長到八.八個月,比平均數大約多出一.五個月;但有些人卻從此回不到職場,他們垂頭喪志,最後淪為社會邊緣人。 不管是暫時丟了飯碗或長期失業,對他們的家庭經濟都是一大打擊。最新公布的家庭勞動報酬,2004年全國金字塔頂端20%的家庭薪資收入,是最底層20%家庭的十一.九五倍,較2003年的十一.六七倍持續攀升,但在十年前,兩者僅差七.一一倍。近年來中低所得家庭的失業問題,加劇了貧富差距。 愈來愈多家庭只能以淚洗面。中央研究院一項研究指出,2001年全國四十五到六十歲的經濟戶長裡,約有七十九萬八千戶家庭,收入已經不敷家計和子女教育費用,必須動用儲蓄來過活,包括扶養人口在內,全國共有兩百三十一萬人的生活受到衝擊。
「這幾乎是全台十分之一的人口,而且情勢還在持續惡化中,」中研院研究員江豐富焦急地指出。 對中高齡勞工,這真是一個無情的時代。 台灣的生產線不斷外移,每天報紙一翻開,經常可見裁員消息;有紡織廠,也有高科技廠,藍領工作快速消失,白領工作也在蒸發,組織吹起扁平風,中間主管也得打包走人。 政府的政策也造成不少失業,公營事業民營化、金融機構合併、政府組織精簡,大環境的氣氛,讓負擔家計的中年勞工膽戰心驚。
一家人力銀行在父親節所做的調查,八成的爸爸都擔心失業。 雪上加霜的還有7月1日實施的勞退新制。台北縣產業總工會理事長袁克文最近忙得團團轉,得幫勞工寫申訴書,又要趕場找資方協調。雖然勞委會的統計看不出異樣,但袁克文估計,台北縣有近五萬家的中小企業及小工廠,都以變相方式,因應必須提撥的6%勞退金。方法包括關廠、扣薪、重議勞動契約,或是買斷年資,很多勞工只能忍氣吞聲。 例如有家違章工廠,老闆結束生產線,移往大陸,只發給每位員工新台幣10萬元的轉業金,有位年屆四十的員工只好改去夜市賣一根10元的雞翅維生。一家電子工廠老闆更明白向員工宣布,7月1日以後,員工做到退休都不會再加薪。中和一家印刷廠,老闆要求員工簽署「和議終止契約書」,依底薪結算以往的年資,導致員工退休金大幅縮水。 中央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所長林文政也發現有些公司不再雇用勞工,而改採「委任」或「聘約」關係。
告別終生雇用的時代,勞工要有心理準備,「台灣未來將會走向派遣的趨勢,」他說。 年過四十求職難 政府比較樂觀,經建會主委胡勝正表示,近幾個月的失業率還算平穩,顯見勞退新制的問題並不嚴重。而且有的工作消失,新的工作會興起。的確,台灣TFT-LCD產業在五年內,從零發展到世界產量第一大;而服務業單在2004年就增加了十五.五萬個就業機會。 只是這些新機會,有的是老闆拒絕了中高齡勞工,有的是中高齡勞工自己敬謝不敏。剛上完職訓局TFT-LCD訓練班的陳亦民說,經過一百五十個小時的受訓後,班上三十歲以下的同學都找到工作了,四十歲以上的都找不到。他,四十六歲,所以繼續待業中。
服務業有各式各樣的工作機會,直銷、保險業務、保全、大樓管理員、居家整理等,大部分薪水都不高,清潔工作一個月1萬8000元,只比法定的最低工資高一些。「中高齡就業促進聯盟」陸續幫五百多位失業者介紹工作,其中最花力氣的輔導,就是勸求職者降低標準,為了生計,接受和他們原來職業、職位和薪水都無法相比的工作。 一位四十出頭的求職者,即使失業三年,至今仍無法接受超商櫃檯的工作,「我好歹也是台大畢業的,」他抬高聲量地說,一臉的不甘心。看管電動玩具店,一個月有3萬元,他考量再三,還是拒絕,「我不想讓小孩抬不起頭,」語氣裡有些掙扎。 於是不少人還是往傳統的老路鑽——攤販和計程車司機。只是最近不斷飆漲的油價,讓許多計程車司機愁苦滿面。因受傷從搬家公司退休的王明俊說,「每天賺的錢,扣完油錢和飯錢就沒了。」四歲大的小孩無法再念幼稚園,木然地坐在計程車的前座,每天跟著父親看盡人世的炎涼。 失去頭路,只能選絕路? 「沒有工作,等於是社會的隱形人,」中央大學金鼎講座教授李誠比喻。短期失業,還能樂觀以對,但長期失業的人,沒了地位和社交,很多人逐漸失去自信和人生方向。
四十三歲的陳小姐,工作七年後被公司解雇,沒領到一毛錢,三年來靠信用卡度日,財務陷於惡性循環,左手腕上有多道清晰可見的割痕,「我對這個社會和政府都沒有信心,」推推眼鏡,她有些瑟縮,以微弱的聲音表達她的無助。 遭非法解雇,而和老闆打官司的謝先生,打贏官司後,找了三年多的工作都沒下落,轉而投身勞工運動,「等我把手頭的錢用完,我就自殺,」他激動地說,長期受挫,已讓他變得憤世嫉俗。 更多人因此得了憂鬱症。五十五歲的王先生在診所工作,因為健保給付縮減,老同事一個個被老闆請走,最後輪到他,工作二十六年,只拿到57萬元退休金。為了兩個就學中的小孩,以及中風的母親,他去應徵送便當的粗活,卻因「年紀太大」,被當場請回。 他到新店就業服務站問諮詢師,未來自己能做什麼。
年輕的諮詢師對著他苦笑,給不出答案。有天他和同病相憐的朋友在公園互吐苦水,說到傷心處,朋友竟拖著他一起去自殺,「我很能理解,為什麼有人要帶著小孩一起走上絕路。」他的婚姻也亮起了紅燈,可是他沒有去自殺,決定走上街頭,參與「中高齡就業促進聯盟」的每場抗議,「我只能厚著臉皮向政府要工作,要不,我也想不到辦法了,」他削瘦的臉上布滿了憂愁的皺紋。 台灣不留人,只能去大陸 有些人留在這裡作困獸之鬥,有些人卻寧可遠赴他鄉,放手一搏。 中壯年人是社會中堅力量,但顯示就業狀況的中高齡勞動參與率,在台灣卻明顯偏低。2004年台灣四十五至六十四歲的勞動參與率是59.96%,比美國的73.78%低,相較於文化相近的南韓69.43%、日本75.04%,也低很多。 這個特殊現象,勞委會副主委賴勁麟認為,可能是舊制退休金辦法不利於中高齡勞工;中央大學金鼎講座教授李誠卻懷疑,可能多少和白領階層出走,赴大陸尋夢有關。
依據大陸官方統計,2002年台灣人常駐上海三個月以上的人口就有二十二萬人。這群往返兩岸的候鳥,不少原是企業的中上層主管,「這些珍貴的人力資源流失,實在是浪費,」李誠感慨地說。 但大趨勢的浪潮似乎很難阻擋。中華經濟研究院研究員顧瑩華調查國內兩千四百六十二家企業,發現僅赴大陸投資的企業,在1993至2002年間,對國內就業的影響是負15.7%,明顯減少雇用人數,比起沒有對外投資的國內企業,就業負成長9.8%的情況還嚴重。 「你不去大陸,我就沒有工作給你了,」一家電子工廠的老闆對他的駐廠經理這麼說,因為公司所有的生產線最近都轉移到大陸去了。
中產新恐懼,貧窮世襲 許多中高齡的勞工內心深處都有著恐懼,害怕老闆下一個揮刀砍斬的正是自己,更深怕哪天,自己會從優渥的中產階級變成新貧階級。 五十九歲的陳副理,在金融機構併購的大浪潮中被迫優退,儘管身邊有一筆錢,「可是會有坐吃山空的一天啊,」他仍然繼續找工作。 曾經夫妻年薪都破百萬的趙先生,在三年以前,從未擔心「財務問題」。這三年來,他的工作不穩定,換了好幾個地方,心裡有些擔心,不料上個月太太又無預警地被資遣,兩人大為緊張,決定先降低生活水準因應,「未來實在太難預測了!」他心慌地說。 在中年失業的冰山下,中產階級沒落,以及貧窮世襲都是隱憂。 根據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研究顯示,薪資所得不平均是貧富差距惡化的主要因素,2004年我國最底層20%家庭的每戶勞動報酬,平均只有新台幣14萬2595元,等於每個月的薪資還不到法定的最低工資,「連一個小孩都養不起,」政大金融系教授李桐豪痛心地說。 新聞屢屢出現,窮小孩考得上大學,卻念不起;或是因為區區數千元,全家共赴黃泉。台灣的社會安全網,網不住這些因為失業貧窮而墜入深淵的家庭。 基層勞動家長協會理事長郭清圳的兒子大學畢業,總共欠了100萬元的助學貸款,為了還錢,只好簽約當兵三年半。
父母貧窮,小孩很容易成為天生輸家。家扶基金會一項調查顯示,台灣社會兩代貧窮循環的比例高達19%,幾乎每五個貧窮家庭就有一家,注定下一代也掙脫不了貧窮的枷鎖。 中年失業者站起來! 「我年過四十,我要工作!」當美國已經取消退休年齡,台灣的勞工還捲在年齡歧視的漩渦裡大聲求救。 官方宣稱對中高齡勞工有利的勞退新制,但眼前還看不出轉機,許多深受失業之苦的勞工早已忍不住,走上自力救濟之路。 中高齡就業促進聯盟理事長蕭忠漢自己捧的是郵局的鐵飯碗,但眼見周遭三、四年級的老友個個被迫加入失業大隊,才興起組織團體的念頭。愈來愈多的失業勞工不願再做沈默羔羊,近年來工人立法行動委員會、台灣勞工陣線,基層勞動家長協會等勞工團體紛紛崛起,捍衛工作權。 經建會主委胡勝正指出,中年,不該是再就業的原罪。但在企業全球化的時代,一個人沒有兩項以上的技能,難以在職場競爭。 人到中年,還得為自己打一場麵包與尊嚴的戰爭,你準備好了嗎?